光学与光电技术

适用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光电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来源:光学与光电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为适应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适用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升人力资本素质,需要更加注重基础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先前的教育理念为:“工科相关专业侧重工程技术,理科相关专业侧重基础性研究”;然而,这种教育理念已经难以满足当代企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为此,我们依据当代光电信息科学人才的需求方向,提出了“厚基础、宽方向、光电理工复合”光电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模式,构建了以数学、物理及光电理论为基础,以光电信息技术作为主方向,具有明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特征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一 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

东华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面向光电技术领域,以丰富的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和物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光电信息技术作为专业方向,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新能力,较强的科学素质培养能力,宽泛的科技创新力、科学适应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所构建的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我校坚实工科基础和理学院学科优势,充分地体现了“基础扎实、专业宽广、光电理工复合并进”的教学特色。在培养模式上,理论方面侧重形象丰富的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和物理学理论相结合;在技术方面,注重多学科技术融合,如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在培养模式方面,致力于实验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确保培养模式满足光电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光电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二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东华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为理学培养和研究方向,我们结合学院的学科优势,确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光电理工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光电材料与器件和光电信息处理为专业培养目标,从而培养本科生具备开阔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崇高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等。因此,如何建设能够全方面涵盖光电学科研究领域,选修课和必修课比例恰当,本、硕、博课程设置层次合理,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匹配,实践课与理论课互相支撑的课程体系就十分重要。我们的理论课程设置按照通识基础教育类、学科基础类和专业前沿类进行区分和设定,其中学科基础和通识基础教育模块又包含了公共选修课和基础必修课,而专业前沿类则全部设定为选修课程。其中,所设定的三大模块的学时和学分的分配如表1所示。此外,实践课程分为教学实践模块和社会实践模块。

表1 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性质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类别 学分/学时 学分 (占课程比例) 学分 (占课程比例)通识教育 76/1328 65 46% 11 8%学科基础 51.5/880 41.5 29% 10 7%专业方向 14/224 14 10%合计 141.5/2432 106.5 75% 35 25%

各类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具体如下所述:

1.通识基础教育模块设置

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一元微积分、几何与多元微积分、线性代数、工程化学基础、光学、热学、力学、电磁学等等。

选修课程:计算机类、体育类、文化素质、类英语类等。

2.学科基础模块设置

物理基础课程包括: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固体物理,电动力学,半导体物理及应用光学;数学基础课程涵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技术基础包括:电工技术、电工技术实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工程制图,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工程训练;光电基础包括:颜色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应用光学、信息光学、光谱学、传感器原理、光电专业实验等。

3.专业方向模块设置

主要包括:信息光学,薄膜光学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图像处理,集成电路工艺与封装工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LED制造技术与应用光电信息技术,光全息存储,光学信息处理,光电信息材料,光纤通信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微波与红外技术,非线性光学等。

4.教学实践模块设置

工程训练、微机上机、专业实习、认识实习、专业调研、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

上一篇:低慢小无人机探测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